- 企業推廣分銷B2B平臺
- 累計為企業宣傳展示1.2億次以上
- 分銷模式,讓每個人都愿意幫您做生意
- 30多萬銷售員注冊,快速對接銷售渠道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北京分社社長吉密歐(Jamil Anderlini)近日與京東CEO劉強東共進午餐,聊到他的發家史,劉強東回憶稱,1998年的電腦硬件商大多依靠賣假貨和宰客賺錢,而自己靠著明碼標價和賣真貨迅速積累起信譽。
劉強東和大多數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一樣,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,18歲進大學前,他每年只能吃到一兩次肉。他家在北京以南700公里江蘇宿遷的農村,父母以駛船為生,雖然有一些稻田,但仍然十分拮據。
他回憶道,在70年代最困難的日子,“我們每年六月到九月只能吃玉米,早餐是玉米糊糊,午餐是玉米面烙餅,晚餐是玉米窩頭,玉米窩頭實在太難咽了,讓你覺得嗓子流血。在其余八個月,我們早上吃山芋湯,中午吃山芋烙餅,晚飯吃烤山芋。”
1992年,劉強東考上在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,他家拿不出那么多錢供他讀書,于是村里的鄉親湊了500塊錢,還有不少人拿不出多余的錢,他們湊了很多雞蛋,供我路上吃。“所以我在北京的第一個禮拜,天天吃雞蛋。”
劉強東還談起自己的家庭,他的家鄉在江蘇北部的宿遷,在解放前,家里是船東,沿長江和京杭大運河跑船運生意。所以,自己現在做生意也有“家風”的因素。
他說,“我的父母和祖父母教我很多東西,不是指文學或數學,而是一種價值觀,你應該成為怎樣的人,怎樣對待他人。”
劉強東在大學時就知道要自力更生,他到北京的第二周,就找到一份給公司抄寫信件的工作。本科學習之余,他自學電腦編程,在他到達北京的1992年,恰逢鄧小平南巡講話。剎那間,到處都缺懂電腦的,這讓他賺了很多很多錢,他花4000美元買了大哥大,還買了電腦,還給鄉下的父母買了房子。
有了錢,劉強東開始自己做生意,他開了第一家餐館,但是不久倒閉了,“收銀員跟廚師談戀愛,他們算計著坑我,然后所有打工的人都開始坑我了”。
1998年,劉強東開始在北京的一家電子城租下4平米的柜臺。當時,幾乎所有電腦商都以次充好,或者宰客。
2003年的非典成為一個轉折,當時劉強東已經有了12家連鎖店,但突然到來的嚴重疫情使所有生意都停滯下來。劉強東的店也都關了,但他又雇了一些人做線上生意。疫情結束后,他的連鎖店重新開起來,但線上的生意也起來了。
“如果不是非典,我相信自己仍然會成功”,劉強東說,“但不會像今天做得那么大,因為傳統零售商業模式不是最好的。”
當時,辦公室里最快的電腦屬于客服,那也是京東的第一臺服務器。劉強東親自寫了網站的初始代碼,為了確保客服24小時在線,他每天住在辦公室,“我買了一個老鬧鐘,放在木地板上,那樣每兩個小時就會‘地震’一次,我就爬起來到網上回答問題,然后再睡兩小時,再起床……”
“頭四年里,客服就是我一個人,這是非常好的經歷,幫助我了解客戶想要的每一個細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