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2-19 10:13:11
整個社會舞臺的服飾主角為男性,所以男性普遍存在裝飾過剩的現象,這個時期的男子套裝還是比較華麗的。到了18世紀出現了由夫拉克、基萊和克尤羅特組成的在路易十六時代稱作夫拉克·阿比埃的男子套裝,作為上流社會男子的社交服一直用到19世紀。夫拉克在造型上延續了上個時期那種大翻領寬駁頭,前片從腰節處橫向切斷的燕尾服樣式,1810年左右,后下擺變短,腰身變低。1811至1815年,紳士們下面穿白色高筒襪,上身穿高價的絲綢做的夫拉克頭上編著發辮。(華麗的巴洛克時期的frockcoat細節圖)而這個時期,frockcoat開始逐漸影響整個歐洲的服裝發展,我們熟知的洛可可風格(1715年至1789年)便是由此走向歷史舞臺的,這個時候的服飾主角儼然變成了女性,男性的服飾在英國進入產業**后開始變得實用多了。進入19世紀,這一時期的男裝款式變化**大的是人們對男性風度審美趨向的理解:即男性服裝更重視面料、裁剪、工藝而不是裝飾,逐漸取消服裝上過剩、繁瑣的裝飾,這一審美理念已相當接近現代人的審美意識,人們開始追求服裝的合理性、舒適性和運動機能性,從而開始了維多利亞時期的整個歐洲服飾復興史。現代演繹frockcoat2、3袋型常服(sacksuit)1870-1970年,“袋型常服”。
男西裝的領子和駁頭都很小;女外套則較大,直腰長,其長度至臀圍線上。袖子流行連身袖及十字袖。西裝裙臀圍與下擺垂直,長度達膝蓋。褲子流行緊腳褲和中等長度的女西褲。此時期的男女西裝具有簡潔而輕快的風格。20世紀70年代男西裝和女外套又**到40年代以前的基本形態,即平肩掐腰,褲子流行喇叭褲(上小下大)。女裝前期流行短裙,后期則有所加長,下擺也較大。這一時期的男女西裝帶有時間的推移,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,西裝又有了一些變化。主要表現為男西裝腰部較寬松,領子和駁頭大小適中,褲子為直腿形,造型自然勻稱。而女西裝則流行小領和小駁頭,腰身較寬,底邊一般為圓角。女西裝的下裝大多配穿較長而下擺較寬的裙子。這些服裝的造型古樸典雅并帶有浪漫的色彩。在**流行19世紀40年代前后,西裝傳入**,、中山裝留學的**人多穿西裝。寧波市服裝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經過半年的研究,發現**人開的名列前茅家西服店是由寧波人李來義于1879年在蘇州創辦的李順昌西服店,而非國內服裝界公認的1896年由奉化人江輔臣在上海開的“和昌號”,這將寧波“紅幫”史和**西裝史整整向前推進了17年。1911年,民國**將西裝列為禮服之一。1919年后,西裝作為新文化的象征。